生理性止血与血小板有关系。血小板能够粘着在创口表面并能聚集成团,如果破损的是毛细血管或小静脉,血小板团就能成为止血的塞子而堵住创口而止血。血小板还可释放一些活性物质,其中与止血有关的是5-羟色胺、肾上腺素等 。5-羟色胺是由肠黏膜产生而进入血液中的,肾上腺素主要是由肾上腺髓质所分泌,它们随血小板携带到损伤的血管处并释放出来,都能引起局部血管平滑肌收缩,促进止血。血小板还能释放凝血因子。血小板遇到粗慥面时破裂,可释放出一些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例如血小板因子3,能促进内源性(心血管内)凝血过程中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加速血液凝固,血凝块形成后即能堵塞创口。在血块形成过程中,血小板内所含有的一种收缩性蛋白质使血块缩紧成为坚实的栓子,也有助于止血。
(1)小血管受损后,损伤性刺激立即引起局部血管收缩,若破损不大即可使小血管封闭。这是由损伤刺激引起的局部缩小血管反应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血管内膜下损伤暴露了内膜下组织可以激活血小板和血浆中的凝血系统,以及血管收缩使血流暂停或减慢,利于血小板粘附与聚集,形成一个松软的止血栓填塞伤口。
(3)血凝系统被激活后,血浆中可溶的纤维蛋白原转变成不溶的纤维蛋白多聚体,形成了由纤维蛋白与血小板共同构成的牢固止血栓,有效地制止出血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同时,血浆中也出现了生理的抗凝血活动与纤维蛋白溶解活动,以防止血凝块不断增大和凝血过程蔓延到这一局部以外。
请登录后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