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使问诊进展顺利,询问者应注意聆听,不要轻易打断病人讲话,让他有足够的时间
回答问题。有时允许有必要的停顿(如在回顾思索时),有意的沉默也许令人不安,但也可鼓
励病人提供其他的有关信息,或者可使病人道出敏感的问题,如果没有这种沉默,病人会省
略不谈。如果病人的言行表示需要冷静深思某些问题,则短暂的停顿或许有益。
沉默尤如一把利剑,其利弊全仗如何使用,你的直觉有助于判断这种交谈中的停顿,如
果感到难堪,很可能是询问者正思维短路,如果你觉得询问者可因此获得更多的信息,那么
这种停顿正好是一种有效的问诊技巧。
询问者欲从难堪的停顿中掌握好进度可总结归纳已获得的病史,也可以提出些现成的问
题,如“你能告诉我通常你的一天怎样度过吗?”
好的询问者不会急促地提出一连串问题,使病人几乎没有时间去考虑答案。
如果病人不停地谈论许多与病史无关的问题,则可客气地把病人引导到病史线索上来,
如“你的那些问题我都理解,现在请再谈谈你当时腹痛的情况吧?”
要求关心病人的反应,聆听病人的全部叙述和回答问题,不轻易打断,不出现难堪的停
顿。必要时故意保持沉默,让病人思索,作出系统的回答。
一、问诊方法
1.态度
问诊时医生对病人的态度要认真、亲切、耐心。病人初次接触医生,可能比较紧张、拘束,加之一般病人缺乏医学知识,病情叙述常不系统、不确切,医生要耐心帮助病人思考、回忆,一般不要打断病人的谈话。有的病史由于时间久远,病人一时很难准确回忆清楚,医生则不求一次完成,可隔几日再问,直到问清楚为止。
2.正确提问方式
开始与病人交谈时,先提一些一般性简单易答的问题,如“您哪儿不舒服?”,“病了多久?”,待病人对环境适应或心情平静后,逐渐让病人对病史和症状进行描述。有时为了充实或确定病人所说的病情材料,也可插问几句。当病人谈话离开疾病主题太远时,应根据病人所述的病情主要线索,灵活地加以启发,引到与本病有关的问题上来。有的病人不善于主动陈述病情,问一句答一句或抓不住重点,医生应以关怀病人的态度有目的地提出一些问题,引导病人供给正确而有助于诊断的资料。
问诊时,必须防止暗示性套问,如不能问“你头痛时伴有呕吐吗”?“你上腹痛时向左肩放射吗”?而应当问“你头痛时还有别的什么不舒服吗”?“你腹痛时对别的部位有什么影响吗”?询问时也不应诱导病人提供合乎医生主观印象所要求的资料,如“你是不是下午发热”?“发热前有寒战吗”?不正确的提问往往会使病人在不甚理解其意义的情况下随声附和,以致使病历记录失真,为今后的诊断造成困难。
3、善于分析、综合、归纳
问诊过程中,医生要不断随时分析、综合、归纳病人所陈述的各种症状间的内在联系,分清主次、去伪存真,从中辨别什么是主要症状或主诉;对与本病有关的重要内容要深入地询问清楚,并随时考虑能否将某些疾病除外、某些疾病保留。当病人叙述曾患过某种疾病时,应详细询问当时的主要症状、治疗经过及其反应,以推测其正确性。 二、问诊的注意事项
(1)对重危病人应在简要询问之后立即重点体检,迅速抢救。紧急情况下应先抢救,在抢救中扼要询问,待病情趋于稳定后再作补充。
(2)问诊时语言要通俗易懂,不要采用具有特定涵义的医学术语,如“里急后重”、“谵妄”、“隐血”之类。以免病人不理解而顺口应答,致使病历记录失真。对病人的方言俗语,应仔细体会其含义。记录病人所述病名及药名时应加引号标明。
(3)问诊时应直接询问病人。不能亲自叙述的病人(如重病、意识不清、小儿等),则需向其家属或最了解病情的亲友询问。为了保证病史的可靠性,待病情好转或意识清醒后,必须再直接询问病人加以补充。
(4)对病人所持的有关病情介绍,只能作参考,第一手资料必须通过医生亲自问诊来获得。
请登录后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