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文章
精选文章
我的圈子
创建圈子
待回答
热门问题
我的回答
我要直播
我的直播
非冻结性冻伤和冻结性冻伤的概念?
冻伤是在一定条件下由于寒冷作用于人体,引起局部的乃至全身的损伤。损伤程度与寒冷的强度、风速、湿度、受冻时间以及局部和全身的状态有直接关系。在饥饿、疲劳、御寒设备不足或鞋袜不适等,更容易冻伤。 冻伤可分为冻结性损伤与非冻结性损伤两类,区别在于受损伤时环境的温度是否达到组织冰点以下和局部组织有无冻结史而定。 非冻结性冻伤包括冻疮等。 冻结性损伤包括局部冻伤、冻僵与冻亡。局部冻伤多发生于身体暴露部位,如足,手,耳和颜面等。其中以足部尤为多见,据统计约占冻伤总数的半数以上。
非冻结性冻伤是人体长时间处于0℃~10℃左右的低温潮湿环境下造成的冻伤,有战壕足、浸足和冻疮。
冻结性冷伤是指局部冻伤和全身冻伤(冻僵)大多发生于意外事故或战时,人体接触冰点以下的低温,例如在野外遇到暴风雪、陷入冰雪中或工作时不慎受致冷剂(液氮、固体CO2等)损伤等。
非冻结性冻伤,是指暴露于冰点以上低温的机体局部皮肤,发生血管收缩和血流滞缓,影响细胞代谢。发病往往不自觉,常待足、手等部位出现红肿始能察觉,得温时有痒感或刺痛。
冻结性冻伤是指,人体接触冰点以下的低温例在野外遇到暴风雪陷入冰雪中或工作。
请登录后回答
西安盈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86-29-88453401
传真:+86-29-88452505
邮编:710075
邮箱:amol@accurad.com
地址:西安市高新区科技二路零壹广场软件园
Copyright © 2001- 2019 AccuRa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