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眼球突出
球后肿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眼球突出。我国正常眼球突出度为11.68~13.93 mm。眼球突出度超过2 mm,或在观察过程中间,眼球突出度逐渐增加,称为病理性眼球突出。良性肿瘤发展比较缓慢,但在肿物破裂、坏死或恶变时可突然增大。一侧眼球突出一般由原发性球后肿瘤引起,而转移瘤、淋巴瘤、组织细胞瘤病或者继发于全身疾病的球后肿瘤可以发生双侧眼球突出。
2 眶周变化
球后肿瘤可见眶周肿胀和压力升高,若肿瘤位置表浅或体积较大可扪及肿块,有压痛、搏动或可推动。良性肿瘤大多呈圆形或者类圆形,边界清楚,无压痛,可推动;炎性病变或恶性肿瘤的形状大多不规则,有压痛,一般不能推动。由于肿瘤的浸润或压迫,还可出现其它体征,比如眼睑肿胀等。
3 眼底及视功能改变
球后肿瘤在眼底最常见的病理改变是脉络膜褶皱。Singh等研究发现,只有少部分手术可以逆转脉络膜的褶皱和巩膜的重塑。色觉是视功能的重要的指标之一,在球后肿瘤侵及视神经时,色觉的变化一般较早,先于视盘水肿,但是不易察觉。有文献报道色觉的不可逆性的改变有可能提示视神经永久性的损伤,因此色觉改变暗示着预后不良。现有的文献报道对球后肿瘤与色觉的变化缺乏实质性的前瞻性研究,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4 眼球运动障碍和复视
球后肿瘤患者常诉复视和眼球运动障碍。肿瘤侵及神经时,可引起神经性运动障碍,而肿瘤压迫眼球迫使其移位引起的是限制性的运动障碍,常伴随复视现象。恶性球后肿瘤患者出现急性运动障碍和复视的可能性较大。肿瘤若发生在眶上裂区,压迫眼球运动神经,引起复视和限制性的眼球运动障碍,并伴有神经麻痹,这种现象称为眶上裂综合症。眼外肌麻痹和复视也可见于眶尖处的肿瘤,但一般不引起眼球突出。
5 疼痛及全身改变
很多球后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患者往往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球后内容物被炎症压迫时有明显压痛,但很少有麻木、痛觉减退或消失的现象,而眶上裂肿瘤或眶尖肿瘤除了有眼部疼痛外,还多伴有神经障碍。一些眶周的改变也可由其它系统的疾病累及,因此除了关注眶周变化和球后肿瘤之外,也需要全身系统性的检查。
请登录后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