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超声,超声成像主要的优点有:能够方便动态实时观察,价格相对低廉,能很好得检测心血管等运动器官的重要生理功能,无创伤、无电离辐射等,但是主要的缺点是容易受到气体和皮下脂肪的干扰,同时伪像较多,图像显示范围小,不易同时显示多个器官或结构的整体关系,且受操作者经验的影响较大。并且因为对含气丰富的器官以及骨骼等特别致密的组织由于受超声物理性质的限制,所以肺,胃,肠道不能形成清晰图像。为什么叫B超,是因为他叫B型超生。B型超声图像中的灰阶度改变根据亮度分别称为强、中、低、无回声,代表人体不同组织的声衰减程度。其中强回声组织主要有骨骼、钙化组织、结石、含气肺等;中等回声组织包括肝、脾、胰实质等;典型低回声组织为脂肪组织;真正的无回声组织有尿液、胆汁、囊肿液、胸腹腔漏出液等。临床上对于怀疑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就是超声检查,因为它能够清楚地观察心脏内部结构的器质性及功能性病变,能够观察血流动情况,同时能够定量的测量心脏多种参数,同时可测量心脏的功能。
一、 MRI检查
优点:1无辐射损伤。2多参数成像与高对比度3分子生物学和组织学诊断的提高4无骨伪影5任意方位断层直接成像6心脏、大血管形态和功能诊断的提高 7对水敏感性高,高场核磁共振对小囊肿诊断能力远高于其他。8动态增强扫描可了解肾脏等脏器的病变的血供特点。9造影剂不含碘,用量少,尤适于碘过敏或肾功能不全者。
缺点: 1扫描时间偏长,对某些器官和疾病的检查还有限度。2钙化、结石显示不佳,在MR图像上的表现比较复杂3骨性结构显示相对较差4伪影相对较多。5影像受扫描参数、组织参数多重影响,图像解读难。6信号复杂,部分定性困难。7禁忌症及相对禁忌症多
二、CT检查
优点:1密度分辨率高2是横断面图,可连续扫描若干层,可作冠状、矢状重建。3由电子计算机重建的图像,不与邻近体层的影像重叠。4 CT值可提供诊断参考价值。5增强扫描能了解肾脏、肝脏等脏器的病变的血液供应情况和灌注状态,定性价值高。
缺点: 1图像空间分辨力不如X线图像高。2观看横断面图要有丰富的断面解剖知识。3有一定的局限性4病变的密度与正常组织密度相近的病变,平扫易漏诊,须增强扫描。5有X线辐射影响6使用血管内含碘造影剂,有碘过敏危险。
三、X线检查优缺点
X线检查方法包括:普通X线检查(荧光透视和摄影)、特殊检查(体层摄影、软线摄影等)、造影检查。
1 透视:
1透视的主要优点是可转动患者体位,改变方向进行观察;了解器官的动态变化。
2透视的主要缺点是荧屏亮度较低,影像对比度及清晰度较差,难于观察密度与厚度差别较小的器官以及密度与厚度较大的部位。
2 摄影:
1摄影的主要优点是成像清晰,对比度及清晰度均较好;对于较厚部位以及厚度和密度较小的病变比透视容易显示;照片可作永久记录,长期保存,便于复查时对照和会诊。
2摄影的主要缺点是每张照片仅是一个方位和一瞬间的X线影像,为建立立体概念,常需作互相垂直的两个方位摄影;费用比透视稍高,但相较其它影像学检查如CT、MRI则相对低廉。
3体层摄影:常用以明确平片难于显示、重迭较多和处于较深部位的病变。
4软线摄影:采用能发射软X线的钼靶管球,用以检查软组织,特别是乳腺的检查。
5造影检查的最大优点:使人体内很多缺乏自然对比的器官和组织如血管、肾盂、输尿管、胃肠道等于造影后形成明显对比,扩大了X线检查范围。不足之处是造影剂对少数病人有副反应。
四、超声检查
优点:1它不但能发现腹部脏器的病变情况,而且可以连贯地、动态地观察脏器的运动和功能;可以追踪病变、显示立体变化,而不受其成像分层的限制。2 B超对实质性器官(肝、胰、脾、肾等)以外的脏器,还能结合多普勒技术监测血液流量、方向,从而辨别脏器的受损性质与程度。3超声设备易于移动,没有创伤,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可在床边进行诊断。
仅答放射科三大法宝,其余交给核医学、超声、介入的同道。
X线检查,目前大多数为普通x线摄片,(那些体层摄影之类的妖蛾子就不说了,已经基本淘汰),多数医院采用DR检查,即数字X线摄影,少数条件差的医院还在采用CR设备,普通x线摄影得到的图像为重叠图像,主要用途为胸部疾病的诊断、初筛,急腹症检查,骨关节外伤等,在CT及MRI等影像设备广泛应用的今天,普通x线摄影的诊断范围也越来越狭窄,因为是重叠影像,定性、甚至定位的精确度都难以与CTMRI抗衡,假设不考虑成本以及电离辐射计量以及其他现实因素(床旁X 线机),仅从诊断的角度考虑,CT和MR可以完全替代普通X线摄影。
CT,即计算机断层成像,从发展至今经历多代,现在广泛使用的多层螺旋CT是在第三代CT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第五代比如电子束CT什么的太高端,成本高,又容易被其他检查替代,并没有广泛使用。CT机的核心是X线球管与探测器,检查时,扫描床平移,球管与探测器在机架内绕被检者旋转,球管发出的射线穿透人体后被探测器吸收,不同组织对x线的吸收系数不同造成的差异是成像的基础,复杂的算法什么也不多讲啦,因为我也不懂-_-#CT的应用价值太广泛,从头到脚都能看,尤其对胸部(不包括心脏)的诊断价值是影像检查中的最优,CT诊断疾病没有太大弱势,只有不太强的地方,比如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肿瘤性、非肿瘤性定性价值都不如MRI,再比如骨关节肿瘤、盆腔脏器肿瘤,MRI的诊断价值同样优于CT。但急性病,比如外伤,尤其颅脑外伤,一定要首先选择CT检查,CT对急性出血的诊断是比较明确的,检查时间也短,适合急性病。
MR同样是放射科的标配,从1946年磁共振现象被bloch发现以来至MR广泛应用于医学的今天仅仅70年时间,比起伦琴在1895年发现X射线,MR相关技术可以说是相当年轻的。与CT相同,通过MR设备得到的图像也是数字化模拟灰度图像,但其成像原理与X射线毫不相干,其原理简单通俗地说,在一个静磁场内(应用于临床的MR静磁场强度多为3.0T或1.5T),成像的原子(主要为质子)从杂乱无章的自旋变为整齐排列,然后线圈发射电磁波,使质子偏转一定角度,发射电磁波结束后,质子会从偏转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即仅有静磁场存在的状态,这个恢复的过程称为弛豫(分为纵向弛豫和横向弛豫),质子在不同的组织中的弛豫时间不同造成的差异从而形成了能分辨不同组织的图像。运用不同技术,还能重点显示或抑制一些组织的成像,MR不仅能显示器质性病变,通过数据分析,能够从功能角度去诊断和研究疾病,MR的成像原理一两句说不清,有兴趣就去看看相关的资料吧。
上图,均来自本人现有的图像,个人信息已隐除。
X线片,图示右位心
下面几张是CT图像:
朗汉斯细胞增多症
淋巴管瘤:淋巴管瘤:
以下是MRI:以下是MRI:
T1WI(T1加权像,含水丰富的组织为低信号,如图示脑脊液)
T2WI+FLAIR(T2加权像+水抑制成像,在常规T2WI上,含水丰富的组织为高信号,为诊断疾病,有时需要抑制水的信号,如图,脑脊液呈低信号,即黑色)
典型脑膜瘤的MRI,这是一张胶片典型脑膜瘤的MRI,这是一张胶片
请登录后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