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现体温下降有哪些原因?
儿科门诊、急诊充斥着一大堆不同程度发热的宝宝,爸妈焦虑的心情当然可以理解。但总有一些孩子三更半夜来看急诊是因为体温不升或体温过低的。无论是超高热或严重的低体温都会损伤人体健康,寒冬已经来临,孩子出现体温下降有哪些原因?

环境温度过低
也就是老百姓最熟悉的天气冷了,衣服穿不够,但发热尤其高热的孩子不建议过多包裹衣物;
脓毒症
全身感染不一定发热甚至高热,可以出现轻度低体温。所以各位家长不要再把体温的数字和病情的轻重直接划等号。有时重度感染时体温不升反降,通常见于营养状态欠佳或长期慢性疾病体弱儿;创伤
比如某些严重外伤尤其颅脑外伤病人因为体温调节中枢受损出现低体温现象,所以电视新闻里严重车祸伤者或自然灾害受伤灾民第一时间包裹保暖毯有部分原因在于此;
皮肤损伤
比如大面积渗出性皮肤病、热(化学)烧伤均会导致皮肤屏障功能损伤,导致体内热量迅速丢失;
药物
阿片类药物、乙醇等都会加速体内热量丢失,出现环境性低体温可能。
1.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当环境温度降低保暖不够时,摄入的热量过少,不能通过自身调节产热而出现低体温。
2.受寒冷影响: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散热大于产热,冬春季环境温度降低时,未有效保暖,最容易发生低体温。
3.摄食不足:新生儿肝脏储存的糖原量很少,如果摄入热量不足,在生后18~24小时内即可耗尽。产热过少,当环境温度降低时易发生低体温。
4.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能量储备少,摄入的热量少,体温调节能力更差,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发生低体温的风险越大。
5.疾病影响:新生儿患败血症、肺炎、化脓性脑膜炎等感染性疾病时,由于进食减少,热量摄入不足;因休克、酸中毒和微循环障碍等影响棕色脂肪分解,使体内产热减少,此时如环境温度偏低,保暖不够,很易引起低体温。新生儿在缺氧和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时,棕色脂肪不能利用,易出现体温不升。
请登录后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