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及造血系统肿瘤
(一)恶性淋巴瘤(Ⅲ‐Ⅳ级)
1、要点:
原发性中枢系统淋巴瘤(PCNSL)是起源于中枢系统的恶性淋巴瘤,不累及其他器官,好发免疫缺陷的患者。PCNSL预后极差。
2、概述:
少见,40岁免疫缺血者,60岁以上免疫正常,PCNSL大部分位于幕上,额顶叶、基底节区及胼胝体。
3、影像表现:
MRI平扫①免疫正常多单发病灶,信号均匀,囊变坏死少见,免疫缺陷多发病变,信号不均匀,囊变、出血多见。②T1等或低,T2等或稍高③肿瘤水肿明显,占位效应轻,与肿瘤大小不成比例。MRI增强:抱拳样和团块样明显强化为典型特征,增强边缘呈月晕样改变,是因PCNSL是乏血管肿瘤,明显强化是由于肿瘤破坏了血脑屏障。MRS特征表现明显的Lip(脂质)峰,Cho峰升高。
4、鉴别诊断:
胶质母细胞瘤:占位效应明显,囊变、坏死及出血少见,增强呈花环状强化。
转移瘤:明确原发肿瘤病史,占位效应明显,囊变坏死出血多见,T2信号较高,强化多不均匀。
炎性脱髓鞘改变:呈马蹄铁样开环表现,开口指向皮质,斑片状或絮状强化,激素治疗有效。
(二)浆细胞瘤
1、要点:
发生于成人的浆细胞恶性肿瘤,可孤立性,可为多发骨髓瘤的中枢神经表现。主要影像表现:均匀性显著强化。对放疗敏感。
2、概述:
起自骨髓的成浆细胞,好发扁平骨,呈多发性,又称多发骨髓瘤,恶性高,预后极差。可为孤立性,称浆细胞瘤。浆细胞瘤必须排除多发骨髓瘤之后才能做出病理诊断。分两类:颅骨浆细胞瘤和髓外浆细胞瘤。好发于斜坡、岩骨和额顶骨等,大脑镰、小脑幕、颅后窝等硬膜组织。孤立性浆细胞瘤为脑动脉供血,也有脑内动脉分支供血。
3、影像表现:
MRI平扫①发生于颅盖骨的孤立性浆细胞瘤呈卵圆形,边界清晰,可向颅内外生长。②斜坡的孤立性浆细胞瘤,呈分叶状,边界清,性质均匀,临近骨质呈溶骨性破坏。③硬膜的孤立性浆细胞瘤可位于硬膜内外,呈圆形实性宽基底与脑膜交角呈钝角,临近骨质呈溶骨性骨质破坏。④T1等或稍低,T2等或稍高,多无瘤周水肿。MRI增强:多呈显著均匀强化,骨质浸润部分亦呈均匀性强化。可见脑膜尾征(为较大范围的脑膜增厚受侵,并非脑膜受刺激)。
4、鉴别诊断:
颅骨转移瘤:明确原发肿瘤病史,溶骨性骨质破坏。
脑膜瘤:很难鉴别,典型的脑膜尾征呈短小或三角形变细至消失的脑膜强化,脑膜瘤常引起骨质增厚。
浆细胞肉芽肿:是一种特发炎性假瘤DSA肿瘤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