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过急性期之后对脑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才是重点。
针刺治疗
我们在临床上对脑中风后遗症的患者有一个总的针刺原则,那就是“循阳经”取穴,其中又以“手足阳明经”为重,因为《黄帝内经》提及“治痿独取阳明”。
手阳明经归属于大肠,足阳明经归属于胃,两者组成运化代谢的体系,把我们摄入食物中的精华吸收,糟粕排出,因而阳明经富含气血营养,对属于“本虚”的“痿病”而言,有良好的滋养补益效果;另一方面来说,部分患者表现出的上臂“挎筐”、下足“内翻”是由于阴经侧的屈肌痉挛收缩造成的,因此选择增强阳经侧的伸肌力量来拮抗屈肌牵拉,扶阳以制阴亢,打通“标实”的瘀滞,平调阴阳。
治疗时多选择焦氏头针配合体针,主穴为:头针运动区,头针感觉区,肩髃、肩髎、曲池、八邪、梁丘、足三里、阳陵泉、丘墟诸穴。如有口眼歪斜,配四白、地仓、合谷;如伴情志神志异常,加神庭、头临泣;如有失语呛咳,配金津、玉液、廉泉。
在门诊治疗中,我还经常建议患者家属记住在针刺过程中所选取的穴位,待患者返家后,可由家属对这些穴位从上至下依次点按,每日2~3遍,以指代针,增强后续效应,加速康复进程。
艾灸疗法
艾灸是一种传统疗法,通过在穴周燃烧艾叶制品(艾条、艾炷)所产生的温煦感,起到推动局部气血运行、打通瘀滞、平衡阴阳的作用。
脑中风后遗症患者由于偏瘫侧肢体无力,需要长时间卧床,久卧伤气,气不运则血不行,气血运行迟缓,容易产生痹阻肿胀,如比较常见的肩手综合征(RSD),即病人患手突然出现浮肿疼痛并伴肩关节疼痛,进而导致手部功能受限。
对这一类患者,我们多采用艾灸疗法进行治疗,因为脑中风患者多伴有痛觉、温度觉减退,对灼烧疼痛感反应不灵敏,为了安全,治疗可采用艾条悬灸法。
在肿胀疼痛局部进行回旋灸(往复回旋类似画同心圆)或雀啄灸(一上一下类似小鸟啄食),每次30分钟,每日1~2次,可以很好改善循环,减轻病痛;对于部分由肌张力增高引起的痉挛性疼痛,通过对屈肌经筋结点处(即肌腱)进行艾灸,可以很好缓急止痉;此外,艾灸还有助阳扶正的作用,灸百会、关元、足三里等强壮保健穴,可提升正气对抗病邪的能力。
声明: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