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中风治疗手段日新月异,但死亡率和致残率却居高不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治疗延误。因为国内大多三甲医院已经可以对中风进行有效治疗,但是很多病人却未能及时接受有效治疗。
中风可治,但要尽早
中风即脑血管意外,是由于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出血导致脑缺氧细胞坏死的急性发作性疾病,结局往往是死亡或遗留不同程度功能障碍(残疾)。
医学的发展已经使得脑中风成为高度有效治疗的疾病,早期及时治疗不但可以挽救生命,而且很大程度上能够避免功能残疾发生。
缺血性中风的治疗
目前有效的方法有两种,一种就是药物溶栓,一种是介入导管血管内血栓去除术。它们都能去除血栓,恢复血流灌注,但有效治疗的前提是尽早!溶栓最好在发病3小时内实施,介入术最好在发病6小时内完成。
出血性中风治疗
也有两种手段,包括介入手术与开放性手术。介入术一样是通过动脉插管达到脑出血部位进行止血治疗。开放性手术需要开颅,虽然手术创伤较大,但除了止血之处,可以取出积血解除对脑组织的压迫。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介入手术还是开放性手术,关键的因素仍然是必须尽早实施。
“FAST”识别
由以上论述,可知脑中风是能够有效治疗的,然而世界范围内脑中风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却持续走高,除了低收入人群医疗资源的不足,一个重要因素是治疗延误。如果对于脑中风的认识不够,不能及时识别中风,也会延误宝贵的救治时机。治疗延误在我国可能更加突出,因为大多三甲医院已经可以进行脑中风有效治疗,但是很多病人却未能早期就医。那么如何及时识别脑中风呢?在家里没有检测手段,对脑中风的识别只能依赖于患者的表现。
急性脑中风通常突然发作,表现为一侧面部嘴眼歪斜或者肢体感觉、运动障碍,或伴有视力障碍(常为视野改变)和语言障碍(说话含混不清,或失语)。有时候患者也可以突然扑倒,或丧失部分意识,还可伴有剧烈头痛和恶心呕吐(常提示是出血性脑中风)。
一旦发现有人出现这几种症状(并不是所有病人都会同时出现,严重程度也可以不同),应该第一时间意识到脑中风的可能,旁观者所能做的是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
为了便于记忆和更加直观,有人总结这几种症状,以各自英语单词首字母命名为“FAST”:
F即face(脸)——中风者脸部可能出现不对称,无法正常微笑;
A即arm(胳膊)——让病人举起双手,看是否一侧肢体麻木无力;
S即speech(言语)——请病人重复说一句话,看是否表达困难;
T即time(及时)——怀疑中风,立刻联系120将其送往有溶栓能力的医院。
正确的家庭急救
怀疑家人中风,就要快速反应,力争在1小时内使得患者到达医院获得有效的治疗。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脑功能。
在我国,无论民间还是网络,都有一些流传的救治手段。如针刺等,最出名的当属“放血疗法”。放血法纯属无稽之谈,没有任何研究证据支持这些所谓急救方法有任何疗效,相反却十分有害,一方面延误呼救,另一方
面这些恶性刺激可能刺激患者血压升高进一步恶化病情。
相对于其他一些急症的院前急救,中风家庭急救相对很简单,也许可以用“无所作为”来描述。只要谨记“FAST”,一定要“快”!
觉得患者有中风的可能,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在等待救护车时,所能做的只有,帮助其卧于最舒适的体位,就是怎么舒服怎么来。如果患者意识丧失,将其置于侧卧位,目的是防止可能出现的呕吐后的误吸。
既是“无所作为”,就要注意以下几个“不要”:
——不要搬动和过分地摇病人。特别是对于脑出血病人(很多时候你并不能做出判断),因为急性脑出血早期病灶非常不稳定,病人体位的移动、头部的晃动会增加颅内出血。
——不要乱用药。原则上禁用一切药物。
——不要使患受到任何刺激。像我国民间普遍推崇的按压或者针刺“人中穴”,和前述放血疗法等,都属于有害无益的恶性刺激,应该一律严格禁止。
声明: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