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3月9日讯(记者 孙洁 葛蕾)
医疗改革是今年两会关注的热点。为此,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台州医院院长陈海啸,针对医疗网络系统、医患关系、挂号难等问题展开了话题。陈海啸说,希望通过《执业医师法》的修改,让医生放心大胆的抢救病人。
“医疗改革今后的出路很大一部分是医疗系统的改革。”陈海啸说,“建议以国家为主体建设医疗服务信息主干系统。”陈海啸表示,目前中国的互联网建设基本属于谁用谁建谁负责,也就是互相之间各干各的。而医疗服务信息系统需要一个高度综合的信息,需要有最基本的人口数据的信息、长时间的跟踪信息、家庭信息等。
陈海啸指出,可能今后互联网医疗得到发展以后,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都需要有监控。但是现在厂家自己建一个网络,医院自己也建一个网络,而且不同的医院还会有不同的网络,这是非常杂乱无章的。但是如果由国家出资去建成一个大的骨干系统,在这个范围内,不管是数据的共享、保密,都会对我国今后推动医改、保障老百姓健康是非常有益的。因为每一个病都是日常积累中,最后爆发出来的。在病还没有发现之前,或者还是轻症的时候,可能其实我们已经发生很多变化了,这个时候这种所谓的大数据分析、跟踪分析就会非常有用。
对于《执业医师法》的修改,陈海啸建议发挥医生的能动性,让医生能够参与到医改中来。陈海啸说,我们现在国家缺少一个规章制度,就是医生在抢救危重病人过程中,他该不该,用我们时髦的话说,任性一点。世界很多是法律允许的,有很多危急的时候,病人昏迷了,家属不能做决定的时候,医生本着救急扶伤的精神,本着医学最高的宗旨,应该承担责任。但是承担责任以后,很多时候病人抢救不过来,不能说因为这个就要判他罪。
陈海啸说,我们过去发生过多起这种案例。包括北京大医院也可能会发生这种问题,那么作为医生来说他的选择面对的是法律的制裁,因为医生的很多救命操作都是有害性的、有创的操作。那么这个时候他要承担很大的风险,这个时候法律应该给他们一个豁免权,这样的话医生就更加轻装上阵大胆抢救病人。陈海啸希望,在医改过程中,把医生这只队伍培养的更有技术、更有爱心,那么我国的医改其实也就成功了。
对于挂号难的问题,陈海啸表示,挂号难是一个表象,其实最根本的问题是供给不足。供给数量够的时候,其实挂号难问题是很容易解决的。现在医务者医疗资源供给一是数量太少,二是区位分布太集中。大家都愿意到三甲医院,大家都愿意到北京来,那当然不排队才怪。所以《执业医师法》的修改应该让医生能够有更多的、更广范围内职业的选择,让病人也可以有更多选择。所以现在通过互联网能够把挂号资源更多分配等等,通过这些环节的改善,有利于百姓就医体验的改进,让老百姓感觉到医院更加公平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