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小肠及大肠,均由软组织构成,缺乏自然对比,故普通X线检查效果不佳。消化道造影检查能够显示消化道病变的形态及功能改变,同时也可反映消化道外某些病变的范围与性质,临床应用广泛。消化道造影分为普通硫酸钡造影、双重气钡造影及气钡造影三种。临床上把食道、胃及小肠结肠至直肠的钡餐造影称为全消化道造影。检查时病人站立或卧于检查台上,依放射科医师安排进行系列检查。造影时多吞入造影剂,摄片。
正常指标:
吞钡正位观察,上方正中透明区为会厌,其两旁充负的小囊状结构是会厌,会厌外下方较大的充钡空腔是梨状窝近似菱形且两侧对称,两侧梨状窝中间的透明区是喉头,勿误认为病变。梨状窝向中线汇合,向下引入食管,汇合处有生理狭窄区,长约1cm,相当第6颈椎水平。侧位观察,会厌在上方偏前,梨状窝则在下方靠后。吞咽时梨状窝收缩,上移且变小,静止时较宽大。梨状窝内钡剂多为暂时充盈,片刻即排入食管。
吞钡后正位观察,食管位于中线偏左。轮廓光滑整齐,管壁伸缩自如,宽度可达2~3cm。右缘可见主动脉弓和左主支气管压迹。右前斜位是观察食管的常用位置,在其前缘可见三个压迹,由上到下为主动脉弓压迹和左心房压变迹。
胃的粘膜像皱襞间的沟内充钡,呈条纹状致密影。皱襞则为条状透明影。胃小弯的皱襞平行整齐,向大弯处逐渐变粗而呈横向或斜行。胃底皱襞较粗而弯曲,略呈网状。胃窦粘膜皱襞主要与小弯平行,有时亦可斜行。胃粘膜皱是可塑的,可以自行改变其形状。胃粘膜下层的厚度、粘膜肌层的张力及肌层的收缩与舒张以至服钡多少、加压轻重等对粘膜皱臂的粗细和走向都有影响。一般胃体部粘膜皱襞的宽度不超过5mm。
低张造影时,十二指肠管径可增宽一倍,羽毛状皱襞消失,代之以横行排列的环状皱襞或呈龟背状花纹。降部内缘可较平直或略凸,有者可在内缘中段交界有一肩样突起,称为岬部,为乳头所在处,其下的一段较平直。平直段内可见纵行皱襞。十二指肠乳头易于显示,位于降部中段的内缘附近,呈圆形或椭圆形透明区,一般直径不超过1.5cm。
异常指标:
管壁充盈缺损、龛影、软组织块影、管腔狭窄、管壁僵硬蠕动缓慢等。
检查分析:
常用于诊断各种消化道疾病,如先天畸形、炎症、肿瘤等。
适宜人群:
适用于各种消化道疾病,如先天畸形、炎症、肿瘤等患者。
不适宜人群:
肠梗阻,碘剂过敏者不适宜。消化道出血期间一般不做钡餐检查,需待出血停止后进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