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心血管造影表现如下:
右心系统
(1)上、下腔静脉
在行左、右侧上下肢顺行性造影时可分别显示。上腔静脉由左、右无名静脉于胸骨柄后缘打:合而成,下行中接受由背侧注入的奇静脉,此后几乎垂直进入右心房。下腔静脉约在第4腰椎水平由左、右髂静脉汇合而成,然后沿脊柱右前方上行人右心房。侧位像上,上、下腔静脉分别位于右心房的后上和后下方。
(2)右心房
正位像上似椭圆形,与上下腔静脉间无清楚界限。右心房外缘稍膨隆,右心房壁厚约2~3mm,由一凹陷性切迹(三尖瓣环)与右心室流人道相连,正位上无清楚分界。侧位缘上右心房居右心室后方,呈卵圆形。
(3)右心室及肺动脉
右心室在正位像上部分位于脊柱左缘左侧,略呈直立圆锥形,底向膈面,右缘以三尖瓣与右心房相连,左下为右心室心尖部,左缘为室间隔面,呈稍向左凹陷的边缘。顶端略呈管状,构成右心室流出道。右心室在侧位像上位于心脏最前方,略呈新月形,其前缘轻度向前隆凸,后缘为室间隔面。肺动脉干在正位像上由瓣口部开始斜向左上,在脊柱左缘分为左、右肺动脉。侧位像上肺动脉干位于主动脉前方,起自肺动脉瓣,止于左、右肺动脉分叉部。
左心系统
(1)肺静脉与左心房
正位像上左心房横置于心影中部、稍偏左上、呈椭圆形,左、右肺静脉由左心房两侧呈外上、外下方向分别伸向肺野。左心房左下方经二尖瓣与左心室相连。侧位像上左心房居主动脉窗气管分叉的下方、左主支气管之前,呈纵置的椭圆形,前部与主动脉根部左窦和后窦重叠,后部与食管相邻。肺静脉在肺门处重叠于气管分叉部下方。
(2)左心室
正位像上呈斜置的长椭圆形,由内上方斜向左下方。最下方为心尖部。自心尖部向内上方至二尖瓣间为其流人道,由心尖部向内上方至主动脉瓣间为其流出道,二者重叠。左缘为左心室游离壁向左隆凸,右缘为室间隔缘向右膨隆。侧位像上,左心室略呈长方形,心尖伸向前下方,与右侧的右心室部分重叠。上端为主动脉瓣,瓣下的流出道呈圆筒状,边缘光滑。前缘为室间隔,轻度向前膨凸,下缘为左心室后壁,后缘为二尖瓣前瓣,与主动脉的左、右窦直接邻接。
(3)主动脉
根部在正位像上位于肺动脉根部的右下方。主动脉瓣上方的主动脉壁有三个袋状突出部分,称为佛氏窦或冠状窦或主动脉窦。其中,左冠状窦最高,无冠状窦最低。侧位像上,右冠状窦居前,左冠状窦居中,无冠状窦居后。主动脉于弓部发出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后,移行于降主动脉。
(4)冠状动脉
左、右冠状动脉由主动脉发出,从主动脉根部左侧发出的左冠状动脉向左偏后,而右侧发出的右冠状动脉则略向右和偏前。左冠状动脉从主动脉开口处发出后向左行,主干分成前降支(LAD)和回旋支(CX)。
IAD沿心脏的前方行走,发出数支与室间隔平行的间隔支,以及在左心室前面行走的较大分支(即对角支),供应左心室的前壁和侧壁。
CX沿心脏的后缘向左行走,发出数个大的分支,其中一支(钝缘支)分布于左心室的后侧壁。
右冠状动脉从主动脉发出后沿心脏右缘行走,然后继续沿心脏下缘行走,沿途发出分支,有一支供应窦房结,从RCA远端发出的后降支及后侧支沿心脏后面行走,供应室间隔的后部及左心室的后壁。
左心室后壁的动脉血供决定冠状动脉的优势类型。右冠优势型的定义为后降支及后侧支由RCA发出,左冠优势型的定义为上述分支由CX发出,若后降支由RCA发出而后侧支由CX发出则为均势型(或双优势型)o人类右冠优势型约占80%,左冠优势型及均势型各占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