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的众多科室里,超声医生的身份显得格外特殊。他们身兼技师和医师的双重身份,日均工作量极大;他们在病情诊断环节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被形象比喻为“临床医生的眼睛”……可是,因为种种原因,他们的工作常常会被外界忽视或误解。
在超声科,声音远比想象中热闹。看似安静整洁的诊室过道,每天迎送着来来往往的众多患者及家属。医生们每日在如此嘈杂喧嚣的环境里,屏气凝神,不放过一处细节,不错下一个诊断。
仪器便是超声医生的武器。他们通过娴熟地操作仪器来进行病情的综合分析,或对病变定位,或对疾病进行(囊性、实性、混合性)物理定性,或者在自身经验和医学知识的支撑下做出接近病理性质的诊断。超声就是医生的第三只眼。
在大多数老百姓甚至同行的眼中,超声医生的工作总显得简单而轻松,甚至有些人误以为超声医生并不算是真正的医生,这些看法实则太失偏颇。对超声医生而言,每天的工作忙碌得就像在打仗。提早上班、推迟下班对超声科医生来说早已习以为常。有时遇到疑难杂症,更是忙得连去趟厕所的时间都没有。
“不光是患者,甚至有不少同行,都认为超声检查是‘全自动’的。图像一拍,所有结果机器就自己出来了,认为这是一份毫无技术含量的工作。但事实并非如此!”某医院超声医生朱大夫解释道,哪怕是同一个机器,能用和会用、用好之间还差得很远。据朱大夫介绍,超声的每一幅图像,都需要依靠超声医生亲自扫查和采集。而几乎每一次扫查,超声医生都需要运用和结合临床、解剖、病理等多方面的医学综合知识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这时,我们就好比是个‘全科医生’,同时还要随时根据患者描述的病情和临床医生提供的信息,用不同的图像来改变不同的切面观察,了解重点部位的情况。”
同时,超声仪器不似CT、磁共振等,每个检查上千幅切面并不能完全客观地保存下来,而是印刻在超声医生飞速运转的大脑中。因此在检查过程中,超声医生除了向患者了解既往病史,很少有过多交流。这并不是他们的冷漠,却恰恰是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的最大尊重。
在肿瘤医院超声医生的诊室里,经常能看到一沓由于时常翻阅而破皮发黄的医学书籍。超声影像学在日益不断地更新拓展,医生们为了时刻掌握最前沿最有效的诊疗知识,也需不断学习和充实自我。
当前,随着超声医学的迅速发展,超声科工作量剧增,超声医生潜在的职业病损伤和发生率急剧上升,原因是超声医生长期脑力与体力均呈高负荷状态,工作压力大,而且缺乏自我保健意识和防范措施,也无行业关于预防职业损伤的指南与规则。长期工作的结果是颈椎病和肩周炎的职业病的光临,有关部门及医院必须重视超声医师的职业损伤!
冷漠?轻松?那不是超声医生!他们承受着繁重的工作量和嘈杂的工作环境,他们接受着职业病的困扰和仪器屏幕光亮的刺激。可他们却有着最敬业的精神、最专注的眼神和一颗为患者热忱服务的医者之心!
来源:环球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