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发布,让整个医药界沸腾了!
按方案,主导医药市场政府部门的职责被重新洗牌。调整幅度之大,超出许多人想象。食药监总局撤销了,医改办没了,卫计委更名了,还有,医保局来了!
为统筹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更好保障病有所医,方案提出,组建国家医疗保障局。
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职责,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职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管理职责,民政部的医疗救助职责整合,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
事实上,在业内人士看来,真正将深刻影响中国医疗界的大部制改革,是本次国务院成立直属的国家医疗保障局。
这一改革对于中国医疗界来说究竟有哪些深远的影响呢?业内人士直言,中国医改将进入医保主导时代,其中公立医院将成为医保重点监控对象。
三保统一!史上最强势医保部门来袭
众所周知,中国的基本医保基金长期以来分成了多个池子,由卫计委的新农合,人社部的城居保、城镇职工保等。
如今三保合一,全部归新成立的国家医疗保障局管,人社部和卫计委将脱离医保管理职责。
公立医院严格控费将成新常态
控制谁呢?当然就是医疗机构的诊疗行为,具体点就是医生的处方,手术的耗材等。这些都将受到严格的监控。其中医保支出的大头,公立医院自然将首当其冲。
以新农合为例,医保基金池往往以县为单位,抗风险能力较弱,管理水平也跟不上;而人社部的医保基金,面对大型公立医院也往往力不从心。
如此情况下,中国医保基金的安全就受到了严重威胁,而且如果不能有效的管理医保基金,医保赤字或将成为一个无底洞,令本就紧张的财政不堪重负。
于是统一医保监管,严格控制医疗机构不合理的医疗费用支出,确保医保基金安全、健康运行,将成为新成立的国家医疗保障局的主要职责。
如今国务院新成立的国家医疗保障局,甚至把发改委的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权都交给了国家医保局,可见,医保在未来药品、医疗服务定价,以及采购价格等方面的强势地位。
“大支付方”和“超级采购方”
而国家发改委的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管理职责,整合进入国家医疗保障局,也引发了众多讨论。
专家表示,此种做法,无疑是将医保视作一个应有完整权利的市场主体,而药品、医疗服务、补充医疗保险都是医保购买的产品。作为买方,医保可以与作为药品卖方的生产流通企业、作为医疗服务卖方的医院、作为补充医保卖方的商保公司进行价格谈判。
可以预见,医保在未来药品、医疗服务定价,以及采购价格等方面的强势地位,国家医疗保障局将成为“大支付方”和“超级采购方”。而与之相对的,这对新的政府职能部门的议价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