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CS是什么呢?PACS这个热词经常出现在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的新闻中,下面就为您详细解说一下。
PACS其主要任务就是把医院影像科日常产生的各种医学影像以数字化的方式海量保存起来,当需要的时候在一定的授权下能够很快的调回使用,同时增加一些辅助诊断管理功能。电子图像和诊断报告都能通过PACS进行数字化传输,减少了手动归档、检索或者传递影像胶片的繁琐程序。PACS系统中图像的储存和传输所用的通用格式为DICOM标准(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系统,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 in Medicine)。
PACS主要包括四个组成部分:影像学检查如X光、平片(PF, Plain Film)、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 Computed Tomography)和核磁共振(MRI,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与新兴的网络技术相结合,PACS已经具备能够及时有效访问影像、相关资料和数据的能力。它打破了传统的以胶片为基础的影像检索、分配与呈现方式等物理和时间的限制,是集影像采集传输与存储管理、影像诊断查询与报告管理、综合信息管理等于一体的综合应用系统。
PACS的发展简史
1981年,心血管放射科医生Andre Duerinckx第一次用到了PACS术语;1982年,某次放射学家会议上首次讨论了PACS原则;1982年,第一个大型的PACS系统在堪萨斯大学安装,为后来该系统的安装扩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20世纪90年代,伦敦医学物理学家Harold Glass利用政府资金,在伦敦的Hammersmith医院第一次进行了无胶片化医疗项目。尽管他没有亲眼见到该项目的正式上线,但他仍是公认的PACS系统的先锋带头人之一。
PACS的体系结构
一个典型的PACS系统由许多设备与程序组成。首先是PACS的形态,如CT、超声波、核医学机器和核磁共振等,随后它们被发送到QA(Quality Assurance)工作站。QA工作站是一个确保病人的资料以及重要特征是否正确的检查站。若信息确认无误,那么影像就会经过归档系统进行储存。核心储存设备能够存储病人的医学影像、诊断报告、检查数据和其他与影像有关的信息。
PACS工作流的第二步是阅读工作站,它能够协助放射科医生研究病人的影像资料并给出病人的最终诊断结果。越来越多的PACS系统利用网络接口作为其通信手段,如VPN或SSL等。PACS影像备份是一个极易被忽略但十分重要的部分。为防止病人影像资料丢失,HIPPA要求其影像有备份的副本,而且这些副本应自动被发送至异地且独立的计算机进行妥善储存。
其与DICOM有着密切的关系。通俗点说,DICOM是PACS的基础,PACS除了包括DICOM外,还要包括存储、数据库、安全性等等。
关于PACS是什么已经说的很详细了,还有什么不懂的,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