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学检查中,核磁共振(MRI)和CT是最常使用的,但在脊柱脊髓疾病的诊断正确率病源显示、定位准确方面,MRI明显比CT高,是首选的检查方法。
磁共振成像(简称MRI),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影像诊断技术,它把人体放置在一个强大的磁场中,通过射频脉冲激发人体内氢质子,发生核磁共振,然后接受质子发出的核磁共振信号,经过梯度场三个方向的定位,再经过计算机的运算,可做横断、矢状、冠状和任意切面的图像。
如今,MRI技术发展迅速,被广泛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断,可以检查身体所有的实质性器官,在神经系统(包括颅脑、脊柱和脊髓)、五官、胸部、腹部、盆腔、血管及骨骼肌肉系统等全身各系统有着广泛的应用,定位、定性诊断准确。
脊柱核磁共振(MRI)对于脊柱脊髓疾病的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需要患者对于此检查有一定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