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讲述了腹膜后肿瘤之超声检查方法,腹膜后肿瘤主要来自腹膜后间隙的脂肪,疏松结缔组织、肌肉、筋膜、血管、神经、淋巴组织等,并不包括原在腹膜后间隙的各器官(肾、胰、肾上腺及输尿管等)的肿瘤。因为病情比较复杂,这种疾病的检查显得极为重要,下面详细介绍一下腹膜后肿瘤的超声检查方法。
检查前准备
(1) 宜空腹,必要时于检查前排净大便,减少胃肠道气体干扰。
(2) 已经接受钡剂消化道造影的患者,在钡剂全部排出体外后,再安排超声检查为宜。
(3)饮水或口服胃肠造影剂充盈胃肠腔,有利于对腹膜后器官和病变的辨认。
(4)下腹部和盆腔检查时,宜充盈膀胱。常用体位
(1)仰卧位:是最常用超声检查姿势。
(2)侧卧位:左或右侧卧位有助于观察病变的活动性,病变和胃肠结构的关系等。
(3)俯卧位:超声探头放在后腰部对腹膜后间隙扫查。
(4)膝——肘卧位:患者在检查床上采取跪姿,双膝和双肘部接触床面,使腹侧壁悬空;持探头在后腰部和腹侧进行超声扫查,用于检查占位性病变的活动性。膜后肿物的定位方法
(1) 肿瘤“越峰”征:腹膜后肿瘤位置深在随呼吸和体位的变换的活动幅度比腹膜腔脏器小;此特点在上腹部尤为明显。验证方法:探头纵向扫查,将肿瘤显示于图像中央部位,患者做腹式深吸气时膈肌向腹部运动,腹壁向前隆起,腹腔脏器(肝脏、脾脏、胃肠等)向足侧移动,位于肿瘤旁的腹腔脏器可以移到肿瘤腹侧(肿瘤和腹壁间),犹如在山腰的登山者攀上山峰状,故称为“越峰”征。
(2) 肿瘤“悬吊”征:用于中等度大小的腹部肿瘤定位。患者采膝——肘俯卧位。持探头在腹侧探查,腹膜腔肿瘤多因重力作用压向腹壁,胃肠等被压扁、或被挤压到肿瘤周围。腹膜后肿瘤因受后腹膜限制则不能向腹壁侧移动,此为肿瘤“悬吊”征象阳性。
(3) 使腹膜后脏器(如:肾脏、胰腺、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等)挤压移位、形态、位置改变,或使升,降结肠向前、前内侧移位的肿瘤为腹膜后肿物。
(4) 腹膜后肿瘤可以压迫肾盂、输尿管或十二指肠,引起泌尿系或十二指肠梗阻。
(5) 腹膜后大血管后方或其周围的肿瘤可确认为腹膜后肿瘤。腹主动脉,下腔静脉,肾脏等尚可部分或全部被肿物包绕,均能提示肿物来源于腹膜后。腹膜后大血管和腹膜后肿瘤局部血流的Doppler超声检查
(1)在完成二维灰阶超声检查后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记录。
(2)腹主动脉近端的Doppler检查常可以看到波峰高而窄的双相频谱,远端为三相频谱,髂总动脉也可出现三相频谱。腹主动脉近端收缩期峰值速度比腹主远端高。
(3)腹主动脉近端发出的内脏动脉分支如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SMA)、肾动脉的血流均呈低阻型,SMA比腹腔动脉阻力略高,但进食后阻力降低。
(4)下腔静脉常受左房收缩传递而来的搏动影响发生波形频谱的改变,吸气时下腔静脉管腔变小;深吸气后,屏住呼吸(Valsalva动作)下腔静脉管径增宽。检查时,须注意大血管腔内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充盈度,有无异常彩色“镶嵌”征象,记录特殊多普勒频谱波型变化。
只有经过准确细致的超声检查方法,腹膜后肿瘤的病情才能确诊,针对病情,及时进行专业的治疗,就是接来下工作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