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计算机和射线探测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X射线影像检查设备日新月异。隔室遥控透视、胶片摄影、计算机断层摄影(CT)、计算机射线摄影(CR)、直接数字射线摄影(DR)、数字减影(DSA)介入手术检查等,都已成为医生临床诊断离不开的有效检查手段。和药物治疗有副作用一样,接受X射线检查时被X射线照射到的组织器官细胞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伤害。和药物副作用反应不同,X射线损伤没有立竿见影的自我感觉。如果X射线损伤轻微,人体组织的自身新陈代谢修复能将其弥补,致病的可能性就很小。如果射线损伤较重,机体组织新陈代谢修复能力赶不上,就有可能诱发致死性癌症及遗传性疾病。
虽然X线设备日新月异,但是其基本原理仍然是100多年前伦琴先生发现的X线,x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肉眼看不见的电磁波,它的波长在0.006-500A(埃)范围内,它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一定剂量的X线通过电离辐射,对生物细胞,特别是增殖性强的细胞,可造成细胞的抑制、损伤,甚至坏死。人体被x线照射后,视其对x线敏感程度的不同,可出现种种不同反应。细胞增殖性越高,对x线越敏感,这一作用在对肿瘤的放疗中已得到了充分应用。由于X线的特性,不可否认其对正常人体组织是有损害的。根据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制定的标准,辐射总危险度为0.0165/西弗特,也就是说,身体每接受一西弗特(1西弗特=1000毫西弗特)的辐射剂量,就会增加0.0165的致癌几率。以此推算,一个肋骨骨折病人将增加约为千万分之三点八的危险。而对其他医学检查来说,一般四肢做一次X光检查要接受的辐射量为0.01毫西弗特,腹部为0.54毫西弗特,骨盆为0.66毫西弗特,腰椎为1.4毫西弗特,上消化道为2.55毫西弗特。以此推算,因为医学检查导致健康人群患癌的风险在千万分之一到十万分之一之间。
综上所述,X线检查对人体确有损害,但造成的危害是诸多因素构成的,是否发生病理改变也是因人而异的,否则X线检查不可能经历100多年发展仍然对人类疾病具有不可替代的诊疗作用。在做检查时,关键是要避免滥用X线检查、避免使用不合格或落后的设备检查、检查时要注意射线防护。另外对于医生来讲要帮助病人了解所选择的X线检查到底会对病人的病情有啥作用,可以解决什么问题,解除病人的顾虑;对于病人来讲要结合医生的介绍分析自己所接受的X线检查的辐射剂量与要解决的疾病孰重孰轻。
若非做X线检查不可,则应挑选检查剂量小、影像质量好、技术成熟的检查方法,拒绝接受非正当和非法X线检查。X线检查有利有弊,合理运用、自我防护,则利大于弊。否则弊大于利。